中国新战机扎堆中亚试飞,神秘客户即将揭晓!
蔚蓝的天际线上,一架编号为204的军绿色战斗机划破长空。
机身上鲜明的红黄蓝三色国籍标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架最新入列的歼-10CE战斗机正在进行试飞测试,标志着中亚地区首次迎来中国制造的第四代半战机。
该笔军购合同的达成,与近期一场震惊国际社会的空战密不可分。
就在2025年5月初,克什米尔争议地区上空爆发了一场极具战略意义的空中对决。
巴基斯坦空军驾驶的歼-10CE战机展现出惊人战力,在超视距作战中完美压制对手。
其搭载的霹雳-15E远程空空导弹创造了145公里外精确命中的战场奇迹。
更令人瞩目的是,这场空战中巴方战机无一损伤,而对手的法制阵风战机却折戟沉沙。
印度空军飞行员在惊愕中目睹价值2.88亿美元的"阵风"战斗机在空中爆燃解体,这场实战演示彻底改变了国际军火贸易格局。
歼-10CE在这场跨代对抗中完美展示了其致命的三位一体作战能力:
KLJ-10A主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与霹雳-15E远程空空导弹的组合,创造了150公里以上的有效杀伤半径,这一指标比对手装备的欧洲"流星"导弹整整提升了四分之一射程优势。
通过先进电子对抗系统的全频段干扰,印度地面防空网络出现大面积瘫痪,雷达屏幕上超过六成的空中目标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最令人震撼的是其战场态势感知能力,ZDK-03空中预警指挥平台仅用不到10秒就完成了从目标识别到武器分配的全流程,打造出近乎实时的杀伤链条。
这场实战演示立即引发连锁反应,阿塞拜疆国防部紧急签署了价值42亿美元的战机采购协议,准备引进40架"枭龙"Block3型战斗机。
开罗和达卡的外交使团也在第一时间向中方提交了军事技术合作意向书,多国军事代表团正排队等待实地考察这款改变地区力量平衡的空中利器。
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当法国为其阵风战机标出惊人的2.7亿美元单价、俄罗斯对苏-30SM战机开出超过5000万美元的高价时,中国为乌兹别克斯坦精心设计了一套极具吸引力的军购方案。
这份方案的核心在于12架歼-10CE战机的整体售价仅为9.6亿美元,相当于每架战机单价控制在6000万美元区间。
考虑到乌兹别克斯坦的外汇储备状况,中方创新性地接受以当地盛产的棉花和天然气等资源进行贸易结算,有效缓解了买方的资金压力。
除了硬件销售外,中国还承诺提供飞行员培训课程,并协助在当地建立战机维修中心,彻底解决了乌空军长期依赖俄制装备时面临的"维修成本过高"的困境。
最令乌方心动的是,这批歼-10CE战机能够完美融入现有防空体系,与已经服役的红旗-9B远程防空系统和KS-1C中程导弹形成完整的中国制造空防网络。
俄罗斯媒体曾傲慢地将中亚地区称为其"不可撼动的战略后院",但中国这份全方位、多层次的一揽子军售方案无疑让这种论调显得格外讽刺。
- 俄乌冲突消耗90%军工产能,连印度苏-30MKI升级都被推迟;
- 乌兹别克斯坦的米格-29机队中,18架竟被拆解当“器官捐献者”;
- 美国影响力衰退,中亚美军基地全数关闭,西方仅剩口头承诺。
中国却以中吉乌铁路绑定经济命脉,用“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军贸策略,让塔什干果断转向东方。
歼-10CE的价值远非单机性能,而在于重塑区域防务生态:
- 与枭龙、预警机组成“高低搭配”,哈萨克斯坦已计划用其替换米格-31;
- 开放式数据链可兼容俄制弹药,降低换装成本;
- 中国提供源代码级技术授权,允许定制化升级——这是俄美绝不开放的“禁区”。
土库曼斯坦的农业考察团踏足成都生产基地时,他们表面上的农业技术学习之旅背后,悄然折射出中亚地区军事贸易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巴黎布尔歇机场的航空展览现场,中航工业的展台前人潮涌动,各国观众翘首期盼,只为一睹那架曾在实战中创造辉煌战绩的"绿色猛龙"真容。
与此同时,在塔什干空军基地的模拟训练中心,乌兹别克斯坦飞行员正全神贯注地研习中文界面操作手册,他们驾驭的歼-10CE战机正逐步改变该地区的空中力量平衡。
过去三十年间,俄制战斗机一直主宰着中亚领空,但随着歼-10CE引擎的轰鸣声划破天际,这种垄断格局正在被打破。
从哈萨克斯坦到吉尔吉斯斯坦,越来越多的军事采购代表团飞抵成都进行实地考察,这些频繁的空中往来正在欧亚大陆上空勾勒出一条新的战略通道。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正规配资线上炒股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