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的黎明尚未到来,但一场金融风暴的预兆已在黑暗中悄然酝酿。8月4日清晨,中国人民银行将人民币中间价设定为7.1395,较前一日暴涨101点,创下1月21日以来最大升幅,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率双双收复7.2关口,预示着在美元霸权日渐式微的背景下,人民币资产的崛起。高盛更是大胆预言,未来12个月人民币将持续走强。
这场风暴的中心,是华盛顿特区美联储大楼那彻夜未熄的灯光。7月29日凌晨,在37万亿美元国债的巨大压力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正焦头烂额地试图解读美国经济发出的相互矛盾的信号。 经济报告撕裂成两个截然相反的故事:一方面,6月核心CPI同比飙升至2.9%,远超美联储2%的目标,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突破5%关口,宣告“长期高利率时代”的到来;近九成企业计划将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服装、家具、家用电器价格大幅上涨。 另一方面,国内需求增速却降至两年半的最低点,企业新增招聘明显放缓,经济增长动能显著减弱。这种分裂的宏观经济数据,在金融市场上也得到了生动的体现:道琼斯指数下跌近1%,而纳斯达克指数却逆势创下历史新高,科技巨头英伟达股价飙升1.87%,市值突破4.3万亿美元,特斯拉与三星电子165亿美元的芯片合同更引发了芯片股的狂欢。
展开剩余72%与此同时,白宫与美联储之间的拉锯战持续升级。特朗普在“真实社交”平台上反复咆哮,甚至威胁要解雇鲍威尔,要求美联储立即降息300个基点。这一举动让预测市场上“鲍威尔被解雇”的概率飙升至26%,黄金价格应声暴涨20美元,美元指数暴跌25点。 虽然特朗普最终戏剧性地改口,声称不会解雇鲍威尔,并转而低声下气地试图通过降息来“省钱”(交易员戏称为“特朗普TACO”——临阵退缩),但这场政治闹剧却引发了市场剧烈的V型震荡。
7月29日下午两点,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正式开始。会议室内,一场关于美国经济未来走向的激烈辩论持续到深夜。美联储内部出现了三十年来最严重的裂痕:理事沃勒出人意料地公开呼吁立即降息25个基点,警告美联储“落后于形势”,并声称可以忽略关税影响;而以鲍曼为首的另一派则坚持认为,在通胀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前,不宜放松货币政策。沃勒在纽约大学的演讲中更是语出惊人,强调特朗普关税引发的通胀只是昙花一现,并列举消费萎缩、就业市场降温等数据,直言“等待本身也是一种风险!”最终,会议以维持利率在4.25?.5%不变告终,但沃勒和鲍曼投下的两张反对票,标志着三十多年来首次出现FOMC会议上的双重异议,也预示着美国经济政策的巨大不确定性。
在国内政治经济动荡的同时,全球去美元化的暗流涌动更是加剧了市场的焦虑。 美联储会议期间,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对印尼产品征收19%的关税,并与墨西哥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虽然美欧达成新的贸易协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紧张局势,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无奈的承认,“这是我们目前能够达成的最佳结果”,也凸显了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深刻变化。 全球央行疯狂囤积280吨黄金,创下二十年来最高纪录;欧盟与东盟加速构建独立的贸易网络;巴西总统卢拉高调推动“去美元化”……这些都清晰地表明,美元霸权的根基正在动摇。 全球央行美元储备占比从72%暴跌至58%,东盟人民币结算率却飙升至38%;中国外储中黄金占比十年翻倍至6%,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量暴增189%。
尽管7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高达97.4%,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利率期货市场却显示出交易员们对9月降息的强烈预期——概率已飙升至近90%。荷兰合作银行策略师菲利普·马雷甚至大胆预测:新任美联储主席上任后将推动四次降息。知名经济学家埃尔-埃利安也敏锐指出,当前情景与去年惊人相似——当时美联储7月按兵不动,却在9月紧急降息50个基点“补救”。 富国银行押注9月降息,巴克莱银行则警告通胀可能继续攀升,市场对未来的预期,充满了不确定性。
会议结束后,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显得疲惫不堪。当被问及是否担心被解雇时,他停顿良久,说道:“我的任期到2026年5月。” 纽约证券交易所呈现出分裂景象:道琼斯指数下跌近1%,而纳斯达克指数却逆势创下历史新高。交易员詹姆斯走出交易大厦时,霓虹灯将他拉长的身影,如同在政治压力、市场预期和经济现实之间紧绷的一根钢丝,象征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在美元深陷泥潭之际,人民币资产的崛起,正为全球金融格局带来新的变数。
"
发布于:四川省正规配资线上炒股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