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水镜先生司马徽此言如雷贯耳,震动乱世。刘备何其幸运,竟将卧龙诸葛亮与凤雏庞统尽收麾下——然而,他最终未能一统河山,徒留“复兴汉室”的悲歌在五丈原秋风中飘散。这双王炸在手,为何仍输掉天下棋局?
一、庞统早逝,痛失臂膀
赤壁硝烟方散,刘备虽得荆州数郡,根基却如风中浮萍。此时,凤雏庞统献上取川三策,助刘备敲开益州大门。其洞察力与魄力,正与诸葛亮谨慎周密形成绝佳互补。然而天妒英才,建安十九年(214年),庞统在雒城之战中箭身亡,刘备痛失一翼。谋士双璧骤然残缺,刘备集团如同猛虎折去利爪,入川步伐沉重蹒跚。
二、荆州之痛,关羽失地
诸葛亮《隆中对》早已指明“跨有荆、益”为霸业根基。然荆州地处四战之地,关羽虽勇冠三军,却刚而自矜。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攻襄樊,后方空虚,被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得手,荆州陷落。诸葛亮精心构建的钳形攻势瞬间瓦解,刘备集团被彻底锁死在闭塞的四川盆地,隆中战略彻底坍塌。
展开剩余60%三、夷陵之殇,精锐尽丧
荆州之失令刘备悲愤交加,章武元年(221年),他倾举国之力东征伐吴。诸葛亮、赵云苦谏未果。次年,刘备在夷陵遭陆逊火攻,火烧连营七百里,蜀汉多年积累的精锐一朝丧尽。此役将蜀汉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刘备亦于白帝城含恨而终。诸葛亮独力支撑的蜀汉,从此再无问鼎中原的资本。
四、孔明独撑,回天乏术
庞统陨落,荆州易手,夷陵惨败——当诸葛亮于成都独挑大梁时,蜀汉已是“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内有南中叛乱暗流涌动,外有强魏虎视眈眈。诸葛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奈何国小民寡,纵有经天纬地之才,终难逆转乾坤大势。蜀道艰难,粮草难继;强敌环伺,寸土难争。天时、地利、人和,竟无一在汉。
更令人扼腕的是,当刘备于章武元年(221年)称帝时已年届六十,创业未半而英雄迟暮。太子刘禅暗弱,后继乏人。诸葛亮再是“两朝开济老臣心”,终究独木难支。蜀汉的悲剧,在刘备登基那一刻便已埋下伏笔。
司马徽的预言闪耀着理想光芒,却终究被冰冷的现实击得粉碎。刘备虽得卧龙、凤雏双璧,然庞统英年早逝,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执意东征惨败——蜀汉集团在关键节点连连失分,如同被命运一次次抽去地基的楼阁。
诸葛武侯于五丈原秋风中的最后一声叹息,不仅是为未竟的北伐,更是为一个残酷真相的悲鸣: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亦难敌时运之无常与战略之连环失误。卧龙、凤雏的光芒,终究未能照亮蜀汉走出历史迷局的道路。
发布于:湖北省正规配资线上炒股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